<
y4h8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姣姣月明 > 第334章
    但一个地方痛,比全身痛好忍耐多了。

    宣武帝舒服的叹了一口气,神志也逐渐清明,姜昕玥拧干净一条热的布巾,将他额头上和脖子上的汗水仔细擦干净,满眼的心疼:“还痛不痛?”

    皇帝摇头,露出一个惨白的笑容,然后对院正道:“胡爱卿,若是朕不幸陷入昏迷,咳咳咳了……朕的安全,可以完全交付给皇贵妃。不用质疑她对朕的真心。”

    宫中乾清宫的房梁上,早就写好了密旨,若是他英年早逝,就让六皇子继承大统,他信任的几位大臣,会做辅国大臣,辅佐六皇子至他大婚之后再放权。

    皇贵妃爱他,他深信不疑。

    胡院正脸一红,连连点头:“臣……都听皇上的。”

    姜昕玥上上下下将皇帝看了个遍,才放心了些,对皇帝道:“臣妾幼时就最喜爱翻阅山川地理杂记,臣妾的父亲却偏爱文学大家的孤本,若说找到苗疆人,臣妾或许能比父亲更快。皇上,臣妾恳请皇上,让臣妾协助父亲,”

    她眼中情真意切,是真的很想快点找到那群苗疆养蛊人,解除皇帝的蛊毒。

    皇帝眼中迸发出惊喜:“玥儿,朕便寄希望于你了。”

    他还有那么多宏图霸业没有实现,他不想死,

    原本让姜堰昆去做这件事,就是因为他看姜昕玥对山川地理很是熟知,还以为都是姜堰昆教的。

    原来都是玥儿自学的。

    第288章 达成同盟

    姜堰昆坐在书桌后,已经叹了第八十回气了,姜君泽拿着西洋来的扩大镜,在一张地形图上来来回回的看:“爹,这岭南一带土地也太辽阔了,咱们去哪儿找会巫蛊之术的苗疆人啊?”

    而且还只有四天时间。

    裴中书一派的官员虎视眈眈,别说帮忙了,不从中作梗已是皇上警告过后的结果。

    “大人,皇贵妃娘娘来了。”

    侍从在门外禀报,姜堰昆立刻起身去迎,这个时候,女儿不守在皇帝身边,自是有更重要的事,一刻也耽搁不得。

    前厅,阮氏和姜昕妍陪着姜昕玥,大伯母孙氏带着两位堂姐作陪。

    孙氏见了姜昕玥便拉住她的手:“玥姐儿,皇上怎么样了?没事吧?”

    他们姜家这泼天的富贵,可都是靠着玥姐儿得宠,若是皇帝驾崩了,对他们没好处啊!

    夺嫡之争,你死我活,孙氏自认为,姜家目前还没有实力与成国公府以及裴家抗衡。

    皇帝活着,能多苟几波发育都是好的。

    这个想法,倒是与姜昕玥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“若是有事,我便不会出现在这里了。”

    整个姜家人心惶惶,却因为姜昕玥的一句话,仿佛瞬间就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娘娘怎么来了?”

    园子里到处都是伺候的下人,姜堰昆是不想让任何小细节毁了自己的人,赶紧就要行礼,姜昕玥赶紧扶住他:“父亲不必多礼,我来是给父亲指个方向的。”

    她来指个什么方向?

    姜君泽比便宜爹反应快,一说是来指方向的,他忙把手中制作粗糙的地图送过去。

    “拿笔来。”

    姜君泽又撒腿就跑去书房,亲自端了砚台和狼毫笔来:“阿姐,给!”

    少年眼神亮晶晶的,并没有因为阿姐是人人敬怕的皇贵妃娘娘就疏远了,在他心里,他的阿姐永远都是他们家的定海神针。

    阿姐永远都会保护娘亲、保护二姐、保护他。

    但他现在长大了,总有一天,他也能保护阿姐和阿姐的孩子,成为阿姐的依靠和底气。

    姜昕玥摸了摸他的头,接过地图,勉强找到了溱州到荆州的这条路线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荆州,便是后世的湖南一带,湖南湘西的苗寨,在后世也是去凤凰古城路上的必打卡之地。

    进苗寨之前,导游还会千叮咛万嘱咐,进寨之后,不可以随便接受别人的食物和水,不可以和寨子里本土的居民闲聊,更不可以在进入寨民们的家时,把脚踩在门框上。

    据说这是苗寨人的忌讳,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挑衅。

    在后世流传下来的几个苗族聚集地上画上圈圈,姜昕玥对便宜爹道:“父亲,请您分头派人去找,留住这条路线给唐士良,让他去找。”

    王得全是彻头彻尾的保皇党,唐士良年纪小,野心大,心思又不歪,在皇帝和王得全都不知道的时候,姜昕玥已经和唐士良达成同盟了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很隐秘,因为一直到现在,都是姜昕玥在提拔帮助唐士良,她没让唐士良帮忙做过任何事。

    皇帝不是傻子,王得全也贼精,一旦她让唐士良帮忙,很快就会被发现的。

    这把埋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刀子,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派上用场。

    其余的,杀鸡不用牛刀。

    如今,她要再送一个功劳给唐士良,让他去试试运气。

    “娘娘如何得知苗疆族人的位置?”

    便宜爹的官场敏感度还真用对了地方,很会抓重点。

    便宜爹也怀疑她要屠龙,送六皇子上位,垂帘听政?

    真是高看她了,她对自己的规划是做大燕朝最尊贵的女人,后半生可以舒舒服服的混吃等死,她受那个累干嘛啊?

    每天看着宣武帝处理奏折,面见大臣,为了各地的发展又是拨款,又是调查的,呕心沥血,焦头烂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