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4h8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九百零五章 恕难从命
    毛纪被正式安排去山东,代表朝廷,前去孔庙支持祭祀大典。

    如今内阁四人中,蒋冕跟毛纪算是根深蒂固的杨党,毛纪这一走,蒋冕等于是杨党在内阁仅剩的独苗。

    毛纪走的时候分外不放心。

    「敬之有事的话,多去跟翰林院的人商议,就怕陛下回头就以议礼来兴起波澜,这朝廷经不起动荡啊。」

    毛纪有些感怀。

    在杨廷和走后,内阁对于朝廷的掌控力下降了不少。

    以往杨廷和能差遣的人,蒋冕很多都差遣不动。

    大概的感觉,就是现在六部、五寺等衙门,跟内阁首辅的关系是貌合神离,以往杨廷和是他们的上司,而现在蒋冕最多算是他们的平级偏上的关系,这些人对蒋冕敬重,但不会唯命是从。

    而且六部尚书中,少了林俊这样敢打敢冲的急先锋,这让蒋冕在行票拟和部堂会议时,总觉得被什么力量所掣肘。

    蒋冕道:「你也一路小心。」

    没有更多的话语。

    甚至毛纪走时,同为内阁大学士的费宏和刘春,都没去见毛纪最后一面,送别都不叫上一起,足见内阁的分裂有多大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毛纪离开京城,没引起什么波澜。

    杨慎作为翰林院中一名普通的侍讲,却成了时下最活跃的那个。

    一连几日,他都在家中会客,以及找人商议事情,甚至把翰林院中的翰林、国子监的监生和京师知名的文人串联到了一起,就连刚回到京城的杨维聪,都重新加入到这个小圈子中。

    而朱浩作为曾经杨慎在翰林院的帮手,现在则与他们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朱浩在刑部的差事办完,张家兄弟被发配到三边服役,本来应该卸下刑部郎中的差事,但或是文官和皇帝两边的人都把朱浩给忘了,结果就是朱浩的官职在办完差事后还一直在身。

    杨慎或是注意到这一点,当西山到京城的火车即将开通时,杨慎想要找人打听一下修铁路的事,单独来找朱浩。

    二人相约的地点,就在朱浩的火锅店雅间内。

    「……敬道,最近你经常来这边?」

    杨慎知晓这火锅店背后的东家是朱浩,考虑到,朱浩最近可能没什么公务,应该是跑去经营店铺了。

    朱浩没正面作答,反而笑问:「我是不是应该避嫌?不过现在这生意,我已经转交给家里人打理。」

    大明官员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经商,但哪个朝中大员家里没有几间铺面?这铺面是租出去了,还是自家打理,真有那么多人深究?

    杨慎懒得理会这个,道:「你现在乃刑部郎中,这官职其实不低,但若不能坐部堂事,还是没法施展胸中抱负。我已在帮你运作,希望能早些回翰苑。」

    朱浩惭愧一笑:「其实在哪儿都一样,我闲人一个,不太在意这些。」

    对朱浩来说,当刑部郎中,或是当翰林院修撰,有什么本质区别吗?

    杨慎道:「以我知悉,最近朝廷要选一名翰林学士入阁,翰苑中多数人对你印象都很不错,你是忠良之后,性格耿直,何况你跟刘阁老和孙部堂关系都很密切,你回翰苑,或能在仕途上有所进益。」

    朱浩眯起眼。

    一旦杨慎不断给人许诺好处,就知道这家伙又要耍什么心眼子了。

    「用修兄,有话直说吧。「朱浩道。

    杨慎笑了笑,他早已习惯朱浩把什么事都摊开来摆在明面上,熟悉朱浩的行事风格,说话也就没什么顾虑。

    杨慎道:「我听说,陛下派锦衣卫调度人手,从西山往京城修了一条用钢铁打造的路

    ,还要以一种铁壳子车,在其上运送东西。最近应该要通行了,朝廷对于具体造价全不知情,而唐寅是你恩师,不如……你去问问他?」

    「嗯?」

    朱浩好奇地问道,「搞明白用度问题,有那么重要吗?」

    杨慎叹道:「你或不明白其中关节,不为审计,但怎么都要弄清楚修造火车和铁路的开支是多少。」

    朱浩道:「知晓开支后,便以此直谏,告知陛下此乃劳民伤财之举?对我来说……有些难办啊。」

    杨慎再次见识到朱浩的心直口快。

    像杨慎这样在翰林院当侍讲的官员,对朝廷的直接影响有哪些?

    莫过于制造舆论!

    造火车、修铁路的事,杨廷和从一开始就在阻止,没成功,到现在铁路都要修完了,杨慎便想利用一个准确的修建铁路的财政支出来制造舆论,让天下人知晓小皇帝为了一个虚无荒唐的目标,花费大量钱财……

    虽然这些钱财本来就不属于帑币,那都是小皇帝私人荷包拿出来的。但对于制造舆论的人来说,不需要让民间知道皇帝用的是谁的银子,总之皇帝的银子取自百姓,让世人觉得皇帝不务正业,那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「敬道,你不在翰苑就开始瞻前顾后了?」

    杨慎对朱浩的态度很不满。

    朱浩摇头:「我瞻前顾后不是一贯以之的吗?再说了,之前我无所顾虑,但现在……家母人在京城,身体不适,我不想让她老人家为我的仕途担忧,所以就……」

    杨慎气急败坏。

    差点要破口大骂,你老娘有病,难道你也有病?

    这时候居然抬出你老娘来当挡箭牌?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。

    「不过用修兄,我免费赠给你一个听来的小道消息。」

    朱浩不管杨慎想不想听,凑过去小声道,「我听说,陛下有意要征一人入阁,却并非两位翰林学士中的一员,更有可能是镇江那位与你同姓之人,而陛下更有可能,会将如今在南京大理寺中供职那位,召回京师,进翰苑为翰林学土。」

    「你说什么?」

    杨慎皱眉。

    这都哪儿跟哪儿?

    朱浩道:「你不信就算了。我是听唐先生说的,他对此也很不满,认为此举定会遭致朝中群臣反对,但陛下一意孤行,他也没办法。我不知唐先生为什么要在我面前提这个,我现在告诉你,是希望你有所防备。」

    朱浩给出的消息是杨一清要入阁,而张璁当翰林学士。

    这个情报对杨慎来说,不是有多爆炸性,而是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杨一清回朝或可以操作,但他会甘心在内阁中当个五把手?

    至于张璁进翰林院当翰林学士……

    这是要把大明的升官规则全都打破?

    一个张璁,不过是提出大礼议而已,有什么资格获得人人羡慕的职位?他当了翰林学士,那是否下一步就要入阁了?

    皇帝真是任人唯亲。

    「用修兄,你别怪我,我这人就这样,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」朱浩道,「最近我就做点闲散的事情,照顾一下家母,顺带赚点银子花花,挺好的。我想年底前,请吏部给我委派个新差事,早点儿离开京师。」

    杨慎道:「你妇翁不会同意的。」

    朱浩笑道:「你看,我是这么想的,孙部堂或在年底前就会退下来,那时他将无法再左右我当什么官吧?」

    杨慎皱眉:「这你又是从何而知?」

    「嘿嘿,别管我从何得知,这事估计八九不离十吧,朝中什么模样,用修兄该比我清楚,现在六部中变动很多,我这个旁

    观者,自然也会做一些分析。」

    朱浩的意思,自己不是从谁口中得知消息,而是自己综合时局判断出来的。

    杨慎板起脸:「也就是说,陛下修铁路之事,你不想帮忙调查?」

    「恕难从命。」

    朱浩礼貌回绝。

    「嗯。」

    杨慎没再勉强。

    现在朱浩都不算是他派系的人,好像也没什么能逼朱浩听他的,所谓帮朱浩回翰林院,他也只是拿出来当幌子,落实起来不容易。

    连孙交都不能完成的事,他凭什么打包票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有关朱浩所给的消息,杨慎认真思考过。

    很有可能啊!

    除了张璁那一条有点扯淡,有关杨一清入朝,还有孙交退休时间,都比较符合目前皇帝的意向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有关入阁人选问题在朝官中传得沸沸扬扬。

    朱四已不想等蒋冕和毛纪致仕,虽然这二人最近紧随杨廷和的脚步,多次跟皇帝请辞,都被皇帝回绝。

    这天朝议结束,朱四召见了翰林院的两位翰林学士,石珤和丰熙。

    没有叫内阁中任何一人,也没叫六部九卿,只召见两名翰林学士,外间看来,只能是商议二人谁要入阁的问题。

    本来这件事不用商议,因为石珤比丰熙的资历更为深厚,先前刘春入阁时,石珤呼声就很高。

    但有一点,石珤跟杨廷和过从甚密,并不为皇帝所喜,若皇帝真要选人入阁的话,可能会选择态度相对温和一些的丰熙。

    在这时代,虽然思想上没有左右之分,但跟皇帝的关系,包括对大礼议等重大问题的态度,也会分激进、温和、保守等派系,丰熙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。

    二人被皇帝召见,本来也以为是为此事,但等皇帝开口,他们才知道自己太过天真。

    「……两位卿家,是这样的,朕想增加一名阁臣,以及一名翰林学士。这名翰林学士不负责制诰,也不管詹事府和翰林院中事,你们别误会朕是要提拔唐检讨。朕想在年轻人中选这么两个人出来,不知你们有何意见?」